下一个贵州茅台?同仁堂,堪称永续增长的典范,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2024-6-19 21:36| 发布者: 就放荡不羁就h| 查看: 93| 评论: 0

本文首发于“价值事务所”公号,关注公号,和我一起挖掘更多宝藏公司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331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昨天我们再次追踪了同仁堂近期的业绩,正如文章中所讲,大A品牌中药四朵金花,片仔癀、东阿阿胶、同仁堂、云南白药,看好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这四家企业基本是绕不过去的,而在四家企业中,同仁堂可谓是稳健性最佳的。
虽然安宫牛黄丸贡献了公司较大部分的利润,但公司的业绩也并非只靠安宫,除安宫外,公司还有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十分有特色的代表大品种,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 400 个品规,其前五大最畅销品种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29.27%。



在医药制造业务外,公司还有医药商业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的医药商业业务不同于片仔癀、云南白药,前者是线下自己有开自营药店,后者则更多是医药流通(物流和代销),因此,后者的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毛利才10%出头),同仁堂的商业业务毛利却能有31%左右,同工业的49%也相差不大。



所以说,同仁堂可以说是活成了中药企业们最想活成的样子。一方面,有强大的品牌力;另一方面有拳头产品,但营收又可以不完全依赖拳头产品;此外还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门店,不仅能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还能增强用户黏性。
同仁堂的增长逻辑

在说同仁堂之前,所长先简单解释一下大A的同仁堂股份和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大A的是母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大约持有后两者近一半的股权。
其中,同仁堂国药主要是做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的业务,业务和同仁堂一致,下图为同仁堂国药近些年的业绩表现。



而同仁堂科技是一家更现代一些的医药制造企业,像阿胶、感冒清热颗粒、牛黄解毒片这类更偏向现代化的中成药就更多是科技公司在做,母公司同仁堂股份做的药偏传统一点,不过,像安宫牛黄丸这种招牌产品,是母子都在生产都在卖。
同仁堂的增长逻辑大致可以分为四条。
首先,便是核心拳头产品安宫牛黄丸的永续性增长。在昨天的文章中《价值事务所》就有提到,安宫近些年的销量本就一直在增长,由于在新冠退热及重症治疗使用场景中疗效确切、广受认可,需求逐渐开始向家庭常备延伸,由此带动保健及送礼场景的需求大幅增长…… 甚至凭一己之力带动同仁堂2022Q4、2023Q1逆势高增,而这高增的势头也并没有因新冠消失而消退。



安宫过去提价都非常“温和”,近15年提价仅三次,累计涨幅146%,也就是片仔癀的三分之一而已,更别提隔壁的提价小能手阿胶了。



因此,就价格而言,其实安宫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不止安宫,其实同仁堂当下热销的很多丸剂,所长都认为价格太便宜了,其实也都具备不小的提价空间。
典型如附子理中丸、麻仁润肠丸、大山楂丸、补中益气丸等,大家可以自行去京东上搜搜价格,再对比一下自己去找线下中医开汤药的价格,同仁堂的丸药疗效是真好,可绝大多数价格摊下来也就一两元一丸。
公司的医药工业业务整体毛利才49%,其实是脱了医药行业后退的,看看那些卖仿制药的,即便遭遇集采,人家的毛利都能在50%以上。下图来自原料药企业普洛药业2022年年报,像普洛的药品制剂业务(就是仿制药,核心策略是凭借原料药一体化走集采这条路),毛利都有52.13%,同仁堂这种几乎纯OTC、不参与医保和集采无关的药,整体毛利才49%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这都意味着,同仁堂旗下的老字号产品,未来有极大的提价空间。
其二,同仁堂的品牌名气实在过强,叠加公司自己还有不少的终端门店(截至2022年,公司共有终端门店942家,2022年净增长门店22家),同样的中成药如果同仁堂有售,一般消费者都更愿意买同仁堂(所长自己就是,有时候需要买丸药或中药相关的保健产品,就在京东上搜,如果同仁堂有就会直接下单同仁堂)。
因此,同仁堂可以更多地研发新产品或挖掘古代经典名方的价值,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上效果更好更便宜的药。
说到这里所长额外插一句嘴,近期所长在研究中医,越研究古人的经典方子越觉得价值巨大,看看《伤寒杂病论》,一般一个方子几味药就能解决问题(包括同仁堂的一些丸药,仔细看其实成分并不多,并且这几味药逻辑清晰,谁是君谁是臣谁是佐谁是使清清楚楚),然后再看看现在的中医,开个方子动辄20、30味药,药的用量都差不多,呵呵……也难怪现在这么多中医黑了。
2022年,同仁堂一共投入研发金额3.66亿,虽然研发金额占营收比看起来比较可怜,但就投入的绝对值而言,已经不算低了,未来随着中医文化复兴,上市销售品种数量增加,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其三,那便是公司的医药商业业务了,同仁堂当下的收入有近乎一半来自医药商业(即零售药店),这块业务也是公司未来增长动力之一。
截至2022年,公司拥有线下门店942家,其中,2022净增门店22家,很明显,疫情三年,公司被迫减慢了开新店的速度。这942家门店中,有 595 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正是因为“名店”+“名药”+“名医”,同仁堂的店效是其他同行的4-5倍,换句话说就是,同仁堂开一家店抵其他同行开4-5家。






换句话说就是,同仁堂药店的天花板远比其他同行高得多得多,这其实也能从同仁堂平时开店的地方看出来,会在机场里面或者万象城的Ole超市里面,人家走的就是高端,卖的东西也以滋补类中药或药材为主,都是高客单价商品。
其四,便是出海,这个出海,不仅指药品出海,药店、诊疗诊所一样可以出海,同仁堂国药现在一年也大概有20亿的营收了。
长寿企业

其实从上述四点增长逻辑来看,同仁堂要想高速发展并不困难,但也许是因为国有属性,也许是管理层较为保守,长期以来,同仁堂的平均增长就在10%左右(2022Q4及2023Q1的高增长有偶然因素,后期不太可能持续)。



从公司对产品提价频率和幅度以及线下开店速度其实就可以看出,管理层更在意的是稳而不是高增。
不过,正如之前所长在《价值事务所max》之前的文章“最重要的事情”中讲到,虽然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喜欢高速增长,都喜欢看到动辄几十上百的业绩同比增长,都喜欢企业交出“超预期”的业绩指引,但我们在追求增长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企业能长久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时间一旦拉长,短期的高增实则是毫无意义的。
一旦能领悟到活得长、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时,我们就能清楚,为什么不论欧美日还是大A,过往20年的历史都表明,长期大牛几乎出自消费和医药
因为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大多拥有“永续性增长的属性”,即便增长慢一点,由于人家活得长,慢慢地长,用指数一直乘下去,日子久了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或许这也是同仁堂、茅台、片仔癀、海天、农夫山泉等企业估值从未便宜过的核心原因之一吧。
最后附上市场对同仁堂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16.84亿、19.54亿、22.55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天津同仁堂IPO的“真假品牌”困局

下一篇:港版安宫牛黄丸提价超20%,同仁堂回应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3 )

GMT+8, 2024-6-29 14:51 , Processed in 0.395247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