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海洋宝藏!青岛这家公司,探秘“蓝色药库”当龙头!

2024-4-18 19:46| 发布者: 风来时狂放| 查看: 114| 评论: 0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a rel="noopener noreferrer" />
管华诗院士(左一)倡导发起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
建设“蓝色药库”,研发海洋药物,青岛毫无疑问是国内第一梯队。“蓝色药库”是青岛经略海洋和科技创新的重点举措之一,青岛正加快集合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蓝色药库开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蓬勃发展中的海济生物医药是一家聚焦于岛城海洋经济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专注生物医药领域,“吃透”海洋宝藏,针对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开展海洋创新药的研发。
海济生物的快速发展,是对“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协力支持,进一步推动青岛海洋医药科研成果在本地的转化,争取在短时间内催生一批海洋创新药物,预计2023年底前申报两个新药临床准入。
研发海洋创新药物
值得关注的是,海济生物的董事长为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2019年,这个新公司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黄海制药、源海众成生物科技三家单位共同组建,通过整合三方优势,发起设立“海洋创新药物开发计划”,把一批“半成熟”海洋创新药率先筛选并研发出来,首批研发启动资金5000万元。
2022年,公司完成首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为这两家企业: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如今,84岁的管华诗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两个海洋创新药计划进度表。致力于海洋药物研发40年,他和他的团队主持研制的全球第14个海洋药物——甘露寡糖二酸去年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现在,团队又制定了“大干五百天,拿下两个药”的新目标。
让管华诗欣慰的是,山东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在海洋科研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青岛市、崂山区分别出台政策,对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在平台建设、研产合作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提前介入、支持研发过程。目前,由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投资、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抗肿瘤药物BG136正在为申报临床做最后的准备。
眼下,管华诗正带领团队在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糖尿病、抗抑郁等10个领域研发新药,并承担30多项海洋大健康产业项目。
海济生物相关负责人孙铭心告诉记者,现阶段公司以研发药品为主,满足国内市场上治疗肿瘤等疾病需要。对于海济生物今年为何快速爆发,该负责人表示,重点是科研团队拿出了新产品。
开启第三次“创业”
按照规划,未来三到五年,管华诗和他的团队将推出三到四个海洋新药。然而谁能想到,他这一宏伟梦想竟然缘起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1979年,在山东海洋学院任教的管华诗在一次食品加工实验时,为降低硫酸钡制剂的黏稠度,尝试添加了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一瞬间触动了他的心弦。“如果是血栓,血液那么粘稠,添加上分散剂能不能也出现这种现象?”管华诗就此决定:转身向海,攻坚海洋药物。40岁的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1985年,管华诗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五个、我国首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脂钠。目前全国有近40家工厂生产制剂,产值数十亿元。管华诗说,“促进成果转化,必须强化工程化平台,把它真正转化成造福人类的产品。”
立足工程化平台,70岁的管华诗开始二次“创业”。他创新了“二元化”法人治理模式,依托事业法人进行科研创新、依托公司法人实现产业化协同发展。现在,他带领的研究员合作单位已有185家,输出技术480多项。
如今,80岁的管华诗开启了三次“创业”——成立了海济生物医药,聚焦肿瘤药品的研发。海济生物的横空出世,有望进一步推动青岛海洋医药科研成果在本地的转化。
海济生物的股东黄海制药是中国研发、生产、销售缓释制剂的高新技术企业,位列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海济生物在抗肿瘤、抗病毒、心血管疾病领域开发的海洋药物,将丰富和补充黄海制药的产品链建设。
生物医药产品附加值高,但同时带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一种药品的成功率通常只有5%至10%,要经历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临床试验(I、II、Ⅲ期)、药证审批、规模化生产等较长的周期,成果转化的时间长达10年不等,且成功的概率并不高。“部分机构不愿做肿瘤药品的研发,一是难度系数太高,二是时间太久,但时间证明,海济生物的选择是明智的。”管华诗表示,“最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梦想,使真正的孕育在海洋当中的一些产物,造福于全人类。”
争做蓝色药库“龙头”
青岛拥有众多海洋生物制品“明星企业”。比如英豪集团主导产品虾青素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7%,念珠藻、海马系列生物制品全球首家实现产业化;明月海藻和聚大洋主导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0%,在世界同行业排名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其中,明月海藻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制备及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从普通的海藻,到海带,再到海藻酸盐,再到海藻酸盐医用敷料时增值了300倍。
不少知名药企也都参与到海洋药物的合作研发中来,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青岛海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
蓝谷药业已于2020年与沈阳药科大学签署创新抗肿瘤海洋药物HD-18合作研发协议。百洋医药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靶向蛋白降解这一制药前沿技术。正大制药(青岛)已成功研发并生产上市3个原创海洋药物,分别为藻酸双酯钠片(PSS)、甘糖酯片和海麒疏肝胶囊,这3种药品现已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
“蓝色药库”是“十四五”时期青岛增强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和举措之一,建立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成药关键技术体系,加速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和生物功能制品研发与产业化。
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青岛应立足优势,加快行动。管华诗带领的科研团队希望争做蓝色药库的“龙头”,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做好带头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薛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半岛政前方丨从一家初创公司到“蓝色药库”梦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可期

下一篇:没有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3 )

GMT+8, 2024-5-18 00:10 , Processed in 0.335497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