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丨完善立法,协同共治,对花样翻新的传销精准打击!

2024-5-12 12:52| 发布者: 楚一帆| 查看: 99| 评论: 0

一家名叫“然健环球”的公司,号称拥有一款原产地美国、能包治百病、有神奇疗效的保健“洋果汁”,却让一些做着“躺赢梦”的消费者家庭痛苦不已。这个号称 “保健帝国”的“然健环球”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1月6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以及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新闻背景:专家指出,目前海外保健类食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正规渠道有两大类:一类是产品有国家监管部门批准“蓝帽子”标识的直销和线下实体销售;另一类是符合现行跨境电子商务监管要求的线上途径。“然健环球”这种类似境外“海淘”的售卖方式,并不在其内。

“保健果汁”为何穿上“洋外套”?

邱宝昌:换马甲 线上交易掩盖不了涉嫌传销的本质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邱宝昌:换“马甲”线上交易,用所谓“洋果汁”使一些消费者误认为“洋果汁”营养成分高,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在我们国家,如果是保健食品,是不能去宣传它的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这是相关部门的明确规定。这家企业换了一个“马甲”,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来逃避法律法规的监管。“然健环球”号称这款果汁原产地在美国,如果消费者想购买,只能从公司的香港网站订购,内地官网买不到,但其实却没有任何有关保健食品的审批和备案,另外号称是全球会员积分制的网上超市,其本质是涉嫌传销。

张春蔚:外来的和尚容易蒙蔽监管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核心就是一句话,外来的和尚容易蒙蔽监管。从监管的角度上而言,当还没有达到危害级的时候,相关监管一时难以及时发现。有的公司就钻了空子。

新闻背景:实际上,“然健环球”被曝光涉嫌传销,远非“第一次”。这家公司此前已因涉嫌传销而多次被查处。早在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就曾曝光“然健环球”涉嫌传销案;当年5月,该公司又向原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莱科萨斯国际(中国)有限公司”,正所谓“换汤不换药”,更名后仍不断曝出被各地监管部门以涉嫌网络传销被立案查处的消息。就在几天前,天津市“权健事件”联合调查组宣布,已于2019年1月1日依法对权健集团立案侦查,原因之一也是其“涉嫌传销犯罪”。

拆穿“洋外套” 法网怎么织?

邱宝昌:协同共治 严惩涉嫌传销的组织领导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邱宝昌:法律应该更精准的打击相关涉及传销的行为。法律规定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现在有些涉嫌传销的发展到29人,利用这种方式来逃避刑事处罚,所以从法律层面看,能否把网织得更密一些?另外,监管协同力度要更大一些,通过海关、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联手,共同打击。

张春蔚:传销不仅是市场监管的事 也需多部门齐抓共治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如何精准打击传销,我认为不仅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这样才能织起大网,斩断传销的链条。

核心观点

邱宝昌: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 完善立法 对传销精准打击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邱宝昌:公众一定要抛弃“一夜暴富”的心理,不给传销洗脑的机会,用勤奋、诚实的劳动来致富。此外,我们要完善立法,把各个部门协同精准打击的行为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

张春蔚:传销花样百出 不贪就不会被套 警惕传销从人身控制向精神控制转移



财经评论员 张春蔚:古人早就说过一句话:你想着别人的利,别人就惦记着你的本,最后是本利全无。虽然传销不断花样翻新,但是有一点,只要不贪心,就不容易受骗。要警惕有些传销行为从以前人身的控制变成了精神的控制,擦亮眼睛,天上不会掉馅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混出创意序出结果——弘美公益购今天成立

下一篇:2021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迅猛发展 直销企业应破旧立新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3 )

GMT+8, 2024-6-16 15:40 , Processed in 0.258045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